为什么减重减不下来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真羡慕人家瘦的,怎么吃都不胖,我怎么一吃就胖,感觉喝凉水都胖。这时候会有人安慰你说:人家代谢快,你代谢慢,你有啥办法?

其实这也是现在减重的朋友一直在疑惑的问题。这个代谢到底是什么?事实是不是对话中所说的肥胖是因为代谢慢,而减不下来。那要明白这件事,我们首先要知道能量的消耗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接下来我们一点一点来说明。

 增加体育锻炼就能瘦?

首先我们常说的减重原理是让能量负平衡,也就是消耗的大于摄入的。说到这里,有的朋友明白了,奥,那就是说需要让我们每天运动,出去锻炼,让我们把每天吃进去的热量全都消耗完,那这样就减肥了。不知道群里朋友们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呢!如果是的话,那您就掉进我挖的坑里去了。

在这里我们经常会把消耗简单的理解为体育活动消耗,比如说:跑步、跳绳、打篮球等等。但是这样理解是片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忽略了平时非体育活动的消耗,比如说:大扫除、步行上下班、搬运重物等等。

所以在这里,也是提醒大家,并不是只有跑步、打球,或者说去健身房才是活动。平时的扫地、拖地、步行去买菜、上下楼梯都属于活动消耗。只要利用好了,一样会有好的减肥效果。所以大家不要说没时间运动,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可以。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的朋友想问,你说了这么多,和你前面说要解释的代谢有什么关系,驴唇不对马嘴,浪费我们的时间!

热量都去哪儿了?

现在我们就来说代谢的事。上边我们说了想要能量负平衡,要多活动,而且不仅是跑步这些体育活动,平时的扫地这些非体育活动也不能忽略。

但是事情会这么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从一开始大家顺着我的思路往下走,就已经被我带偏了。热量的消耗,可不单是活动的消耗这么简单。

大家想啊,对于上班族,每天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哪有时间锻炼,每天就是办公桌前一坐一天,上下班开车,就没有活动。那岂不是会一直长胖吗!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呀,那热量都去哪里了?

上图非常详细的给大家总结了能量的消耗去路以及能量的来源,相信大家看了就会一目了然了。原来能量的消耗并不是只有活动的消耗,还有静息代谢以及食物热效应。

上边一开始我们说到的代谢在这里也出现了,接下来我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我们常说的代谢其实应该说的就是静息代谢,什么是静息代谢,指的是人体维持生命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一般是在进食后3-4小时后测量,在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

食物热效应指的是,由于进食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比如:

吃碳水化合物可以消耗摄入总能量的5%-6%;

吃脂肪可以消耗摄入总能量的4%-5%;

吃蛋白质可以消耗摄入总能量的30%-40%。

单从这三类营养物质来说,吃蛋白质是最消耗能量的,是其他两大营养物质的6倍之多。那大家平时接触的肉类、蛋类就是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的食物来源。

原来吃肉不仅不会长肉肉,还会多消耗能量。是不是颠覆了大家以往的认知呢?!

接下来就是活动的消耗,也就是体力活动,它包括了体育活动还有非体育活动,一开始我们也说过了。

我们再来详细说一下三种能量消耗途径各自占得比重。首先静息代谢占了总能量消耗的60%-70%,食物热效应占到了10%,体力活动消耗占到了10%-30%。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原来代谢能量消耗占到了这么大的比重啊。原以为运动消耗会占到大部分或者以为能量消耗就是运动消耗的是不是明白了。也就是说你要想多消耗能量,那就需要保证静息代谢高。

基础代谢高就能减下来?

我们再次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肥胖者减肥减不下来是不是也是因为代谢低的原因呢,在这里我给大家的答案是NO!!!

肥胖的人静息代谢反而是高的,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与静息代谢有关因素,从上图我们知道了有体表面积、年龄、性别、瘦体重、脂肪量。

体表面积越大,脂肪量越多,瘦体重越高,静息代谢越高;年龄越大,静息代谢越低;男性静息代谢一般高于女性;而肥胖者的体表面积以及脂肪量是高于较瘦的人群的。所以说肥胖者的体表面积和脂肪含量就决定了静息代谢是不会太低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开始疑惑了,那肥胖者基础代谢高,为什么还减不下来呢?这不是互相矛盾吗!别急,听我给大家慢慢分析。

之所以减不下来,是因为大家忽略了其它方面,只把注意力放在代谢上是不明智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高估体育活动量

大多数锻炼人群高估了自己的体育活动量。有相关研究指出:调查对成年人回忆他们在过去几周里进行了多少体育活动。自我阐述中得到,40%的男性和30%的女性满足了体力活动的最低推荐。但是实际经过相关科学仪器测量的数据表明,只有6%的男性和4%的女性满足了推荐的活动水平。

2. 非体育活动水平低

尤其是针对上班族,上下班开车,办公室久坐少动,在家里各种高科技: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等。对于本来体力活动就少的大家,这些无疑都是“锦上添花”呀!

而且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也易出现非体育活动减少,认为我今天锻炼了,本来可以上下楼梯不坐电梯,骑自行车可以不开车,但因为犒赏行为,就无形中减少了体力活动量。大家可能会觉得非体育活动才消耗多少能量啊,忽略不计。

我给大家算一笔账,假设同样是体重70kg的两人甲和乙,在这里假设除了非体育活动不同之外,其它各种影响因子都一样。甲每天骑四十分钟自行车上下班,乙开车上下班,那每天甲比乙多消耗300kcal热量,一年之后多消耗15kg脂肪。所以说,不要忽视平时的非体育活动消耗。

3. 低估自己的摄入量

有研究指出:对受试者进行自我饮食的评估,自我口述的摄入与实际摄入热量相差了一倍之多。而且我觉得要特别指出的是,运动之后常常出现摄入过多的现象,觉得自己今天运动量够大了,稍稍犒劳一下自己吧。结果发现,又多摄入了运动消耗的将近一半的热量。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减重减不下来,与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体育运动量,过低的非体育运动量以及过高的饮食摄入有关。

在这里再强调一点,增加体力活动消耗量,是可以影响基础代谢的,常运动的人群要比不常运动的人群静息代谢要高。

总结一下:在保证合理饮食摄入的前提下,增加体力活动(体育活动、非体育活动)的消耗,是减重的关键。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大家加油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