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医生建议饮酒量为0,那糖友还能喝酒吗?

        在我国,酒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之中了。但是我们的糖友在饮酒的时候会有很多顾虑,不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喝酒。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解开这个疑惑。

 

         酒中除酒精以外,还富含糖、氨基酸、多肽、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尤其是像葡萄酒、黄酒、还有一些果酒等发酵酒,通常按照总的糖分含量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浓甜型等。发酵酒的能量也是相当高的,啤酒像汽水、水果汁一样,都属于“糖性饮料”,啤酒有个别称叫做“液体面包”,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的热量之高了,一升的啤酒的热量相当于一斤的土豆,而一升的甜葡萄酒和黄酒提供的能量是啤酒的1.5倍!

        另外,大家可以看到,酒中的这些提供能量的物质都是一些小分子物质,极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因此提供的能量高效并且迅速。

        我们身体每天需要的能量是在一定范围的,喝酒之后,酒中的小分子的能量物质迅速地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那我们随着喝酒吃下的主食、肉、鱼等菜品中提供的能量就用不上了,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尤其是肝脏脂肪,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啤酒肚。为什么常喝酒的人容易腹部肥胖,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肥胖和高血脂人群要尽量避免饮酒。

        我们李长红院长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酒的文章《酒精代谢的“流氓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文章链接阅读一下。

 

         我们都知道,喝酒可以“暖身”,这是酒精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酒精促进血液循环可不单单是促进我们四肢和面部的血液循环,也会促进内脏的血液流动。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胰腺,也就是我们身体分泌胰岛素的地方。

         喝酒之后,胰腺的血流量增加之后就会分泌过量的胰岛素。这个时候,如果吃饭不多,胰岛素分泌又增加之后,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而低血糖的头晕等症状又和醉酒很相似,容易被忽视,引发危险。

         尤其是正在服用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瑞格列奈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此外,频繁饮酒会让胰岛处在一个高负荷状态下工作,本来它可以为我们工作八十年,频繁饮酒让胰岛一直在过量分泌胰岛素,长期的疲劳,有可能会缩短它的工作年限,可能四五十年的时候,胰岛功能就所剩无几了,这个时候,血糖也就控制不住了。

         而且,酒精有可能会和降糖药物产生副作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留意喝酒之后的身体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酒精推荐摄入量其实是0,但是如果糖尿病患者有社交需要,给大家几点建议:

  1. 不要空腹饮酒,酒前可以吃点凉拌菜等小菜,利用菜中的膳食纤维对酒精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或者喝点牛奶,牛奶会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延缓酒精的吸收。
  2.  喝酒的时候一定要吃主食,避免出现低血糖。
  3. 不要饮用烈性酒,选择酒精度数较低的酒。
  4. 控制饮酒量,女性大概是一小罐啤酒或者150ml红酒或者一两白酒,男性是两倍的量。大家一定要注意,是“或”!不是一次可以同时饮用这么多的酒哦!而且每周饮酒不要超过两次。
  5. 酒后注意监测血糖,血糖过低时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危险。
  6. 有肝功能异常,近期频繁出现低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要忌酒,健康第一,不要贪杯。
友情提示:本文版权归 SDC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SDC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